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业,全方位掌握国际互联网最新资讯
创建MPLS是为了将无连接的第3层路由和转发与面向连接的第2层转发的优点结合在一起。MPLS明确区分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在控制平面上,第3层路由协议建立了用于数据包转发的路径;在数据平面上,第2层标签交换路径将数据包跨MPLS基础结构转发。MPLS还简化了逐跳数据转发,它以更简单的标签交换代替了传统路由器中执行的第3层查找功能。数据平面数据包转发的简单性及其与现有第2层技术的相似性,使传统的WAN设备(ATM或帧中继交换机)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到其控制平面而重新部署为MPLS节点(在控制平面中支持IP路由)。
到目前为止,MPLS体系结构使传统路由器和ATM交换机能够平滑地集成在统一的IP主干网中(IP + ATM体系结构)。但是,MPLS的真正功能在于使之成为可能的其他应用程序,从流量工程到对等虚拟专用网。所有MPLS应用程序都使用类似于图1-6中所示IP路由控制平面的控制平面功能来建立标签交换数据库。
每个MPLS应用程序都具有与IP路由应用程序相同的组件集:
定义应用程序的前向等效类(FEC)表(IP路由应用程序中的IP路由表)的数据库
在LSR之间交换FEC表内容的控制协议(IP路由协议或IP路由应用程序中的静态路由)
控制过程,该过程执行到FEC的标签绑定和协议以在LSR(IP路由应用程序中的TDP或LDP)之间交换标签绑定
内部FEC到标签映射的数据库(IP路由应用程序中的标签信息库)
文章标题:《MPLS标签路由控制交换》
作 者:云杰小编。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学习参考:https://www.gdyunjie.cn/showinfo-114-4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