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业,全方位掌握国际互联网最新资讯
单纯地增加带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寻求一种适应此类一对多模型的技术来缓解对带宽的压力,组播便是这种技术。在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
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继IP技术以来的下一 代广域网传输技术,它是一种充分利用数据标签引导数据包在开放的通信网络上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是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从而减少了网络复杂性,并且兼容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能大大降低网络成本,在提高IP业务性能的同时,能确保网络通信的服务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组播技术与MPLS VPN技术的结合将为运营商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多业务发展空间。
MPLS太复杂?
如刚才所见,MPLS数据平面简单而高效,但我们并未深入研究标签如何生成,即Server1和Server2如何理解“红”标签属于红色的虚拟网络,隧道1如何建立,Server1如何知道通过隧道1能够连接Server2,等等,这些都属于控制平面协议范畴,而这正是复杂之源。
协议的实现通常相当简单,复杂之处在于使之健壮、自愈、可伸缩、高可用以及便于扩展。另外协议是分布式的,这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由于多厂商的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部署难度进一步提高,最后一点,针对不同的网络架构,还要调整大量的协议细节。
上述部署难题,网络管理员可以理所应当的推给供应商去完成,然而,MPLS在配置、管理、诊断和排错方面也有不少难度。多厂商互通性又增加了不少非技术问题。
说白了,管理大型网络的关键点是控制平面协议,好的控制协议必须容易管理、部署和排错,而事实上MPLS复杂的控制平面把这件事搞砸了。
文章标题:《mpls协议工作原理概述》
作 者:云杰小编。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学习参考:https://www.gdyunjie.cn/showinfo-114-4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