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业,全方位掌握国际互联网最新资讯
引入MPLS之后,MPLS作为一个业务传送协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MPLS发展出很多不同的协议,简单的LDP/RSVP-TE,组播等,承载各种VPN业务,结合各种OAM功能,甚至扩展到光传输领域。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新的IETF协议来指挥MPLS转发呢? Source Packet Routing in Networking 简称为SPRING,也有叫做Segment Routing(段式路由),我们下文一般称为SR。
在介绍SR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SDN2.0。
2008年左右提出的Openflow促进了第一代SDN的热潮,大家都想用Openflow(ACL)去控制网络中的应用流量。Openflow在数据中心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扩展到广域网和运营商网络时有了一些Hyberid SDN的部署,也遇到了重重的困难。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Openflow对网络抽象不够,网络核心设备中网络状态信息随着应用数目的成指数增长。无法在广域网中得到大规模的部署。并且Openflow控制的网络,往往需要控制器控制路径中的多个关键设备,网络中的Touch Point增多,导致运维困难,信令压力增大。
采用SR来作为传输协议的时候,SDN控制器仅仅需要跟Ingress PE通讯,在Source路由器上已经通过携带多个标签,定义好了完整的路径信息。网络中的Touch Point仅有一个,就能影响到这个应用APP流量的转发。同时网络核心设备中网络状态信息完全跟承载的应用业务无关。采用SR的运营商可以轻松的为百万级别的应用在头端(source)路由器选用不同的路径,同时保持核心设备没有任何应用状态。(Edge Intelligence, Stateless Core)。
SR的基本概念类似Lego,把网络分为不同的段(Segment),然后拼接起来。首先把网络分为三中基本组件。
1.邻接段(Adj-SID),连接另一个路由器邻居,local有效。
2.节点段(Node SID),指示如何到达另一个本地/远端(local/Remote) 路由器
3.网段(Prefix SID),指示如何到达一个IP prefix.
SR路由器继承了MPLS的转发平面,仅仅是优化了控制平面。采用IGP/BGP来分发标签,取消了之前的LDP/RSVP-TE。
文章标题:《SR在MPLS/SDN中的定位》
作 者:云杰小编。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学习参考:https://www.gdyunjie.cn/showinfo-114-3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