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业,全方位掌握国际互联网最新资讯
SRv6和SD-WAN的紧密结合是当前阶段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SD-WAN的一些特点:首先是企业可以用任意方式接入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4G和5G;其次运营商承载网可以是任意网络, underlay可以包括专网(例如MPLS )或Internet;再次在overlay灵活组网,将云资源、Internet以及企业的数据中心、私有云等资源拉通;最后通过能感知应用的网络实现应用加速,提升用户体验。
在大规模部署SD-WAN的场景下,大规模部署和小规模部署有很大差别。
对客户而言,无论规模大小服务都应该具备一致性,而服务一致性要求设备和网络有一定的规范。目前来看,SD-WAN的标准尚不完善,在业务、设备和控制器接口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大规模部署SD-WAN的第二个挑战是控制器和设备之间的强耦合。SDN控制器跟设备之间通过一个私有接口连接,数据模型全部私有,当一个网络中存在多个供应商的设备时,每个控制器只能负责自家的设备,会形成一个个孤岛,因而需要在不同设备供应商控制器之上再构建一个控制器。这将极大增加网络复杂性,对网络规划和运维开通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SD-WAN业务初期用户量不是很大,为了追求按需和灵活的开展业务,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在云端部署POP点。PoP点的虚拟网元会对硬件资源及虚拟化平台有一定要求,如果虚拟化平台不规范,两者的结合将不能正常运行或提供最佳性能。因此,开展虚拟化平台的规范制定势在必行。
SD-WAN是一个更加面向企业应用的技术。和SDN不一样(基本在一个专业网络或管理域之内),SD-WAN会跨越很多网络,甚至跨地域、跨专业、跨管理域。不但需要把网络拉通还要把资源拉通,比如说公有云、私有云、非云化的企业总部,海量客户加上跨网、跨云,网络运维成为一件很有挑战的事。
但是,如果SRv6里边的SRH头特别深,网络承载效率以及硬件的转发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SRH头里边SID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除了这些还需要看到安全性方面,需要考虑可信域问题:一方面我们不希望把源路由泄露出去,也不希望让外面知道内网的地址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希望终端客户通过直接操纵源路由来控制流量的走向。总体而言,SRv6目前仍在探索阶段。
总之,SD-WAN不仅是一种网络,更是一种服务。
文章标题:《SRv6和SD-WAN应紧密结合》
作 者:云杰小编。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学习参考:https://www.gdyunjie.cn/showinfo-114-2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