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业,全方位掌握国际互联网最新资讯
SD-WAN(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是近年来网络技术创新的一个热点,企业对广域网带宽的需求不断上升,MPLS 的高费用(一般是同样Internet带宽的~10 到~100倍)促使企业愿意更多地使用Internet承载企业流量,他们定义策略,将一些不甚重要或者对网络质量要求不甚高的业务流导向Internet。
通过在其业务路由器进一步添加性能测量(Performance Measurement)功能,包括丢包率,抖动(Jitter)和延迟(Delay), Cisco使得用户开始可以把语音等对网络性能敏感的流量也导向Internet。 这就是Cisco的第一代广域网优化解决方案 --- IWAN (Intelligent WAN)。
SD-WAN网关终结封装并识别租户后查找路由,如果流量目的地同样是在同一地区进行接入,那么SD-WAN网关就直接发送给目的CPE即可,流量模型为CPE—SD-WAN网关—CPE,当然对于这部分流量,如果两个CPE间可以,旁路掉SD-WAN网关。
在网络运营商传统的端局节点中,为了支撑话音、宽带、专线等不同专业的业务,需要采购大量专用的硬件设备,开放性和灵活性很差。
在云计算/NFV/SDN等新型架构的驱动下,全球各大运营商纷纷投身于端局云化的重构进程中。
端局云化后,各类专用的硬件设备在形态上将被基于通用x86平台的VNF所替代,在架构上转发和控制得以分离解耦,这对于运营商具有巨大的价值。
一方面在于开放性、灵活性等方面的提高,长期来看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运营商得以将各种增值服务的VNF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业务增收,也是破局“管道化”困境的有效方式。
文章标题:《思科sdwan方案》
作 者:云杰小编。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学习参考:https://www.gdyunjie.cn/showinfo-112-3651-0.html